安徽省安庆市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3分)C(A.无中生有,“一直延续”曲解了文意。B.改变语气,原文为揣测语气。D.因果关系颠倒。)2.(3分)B(阐述的是中国经验“最重要的内核是内心的真实”的特征。)3.(3分)A(B.文中有“几乎”二字。C.是“部分评论家断言”,不是作者认为。D.强加因果。)4.(3分)B(两个“以”均为介词,拿、用。A.“因”均为介词,第一个为“凭借”,第二个为“趁”。C.“且”,第一个为连词,表另起一事;第二个为副词,尚且。D.两个“乎”均为语气词,第一个表反问,相当于“吗”;第二个表揣测,相当于“吧”。)5.(3分)D(②⑤分别为商鞅和小人的做法。)6.(3分)C(此文旨在反驳苏轼对李斯的评价,批评李斯“趋时”“中侈君而张吾之宠”的错误,进而论及人臣事君的问题。)7.(10分)(1)(3分)秦视刻薄寡恩为甘美,以严刑峻法为便利已经很久了。(关键词:“甘”、“便”、“严法”)(2)(4分)虽然(他的言论)其中有所偏失,但大体上还是找到了治理国家的关键。(关键词:“间”、“治”、“要”)(3)(3分)然而最终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那还是他本来的意愿吗!(关键词:“卒”、“志”。反问语气)8.(4分)怪禽在荒凉、凄清、孤寂的旷野上鸣叫,让人感到惶恐不安;恰好又遇到夕阳西下,山区渐渐黑暗下来,孤单的行人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这两句诗写得有声有色,描绘出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体现了贾诗“幽奇寒僻”的特点。9.(4分)烟火渐相亲。诗歌以“寒水”始,“烟火”终,中间经历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从惊惧心情到欢欣喜悦。10.(6分)(1)烟光凝而暮山紫(2)势拔五岳掩赤城(3)孤舟一系故园心(4)女娲炼石补天处(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竹杖芒鞋轻胜马(7)气吞万里如虎(8)身世浮沉雨打萍。(有错别字、增减字,该句不得分。)11.(6分)屈原个体的失败有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2分)独特个体之于社会、历史,美好理想之于社会现实总有矛盾冲突,(2分)且往往前者力量微渺,后者冷酷强悍,(2分)折射出人类追求自由幸福和真理正义的艰难。(2分)(答出其中三点且言之成理可得满分)12.(6分)真性情,偏激。(2分)①他因太纯洁而心性褊狭,太多情而不稳重,太珍惜而脆弱,过于执著于理想而浮躁(或不容尘俗,缺乏圆通,热心理想)。(2分)②有强烈的政治热情和坚定的政治信念。(2分)③他生活在一个冷酷而虚伪的社会中,他的理想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而他又不肯向现实妥协,因而“无路可走”。(2分)(后面三点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成理可得4分。)13.(4分)对比,突出屈原追求理想的纯真和执着,表达作者对屈原的激情赞美;(2分)反衬,屈原不达观、缺磨砺的性格弱点是其必然失败的根源,强化其失败的悲壮。(2分)(对比、反衬不能少,言之成理即可。)14.(8分)作者将屈原的死和有的人的活相比,突出屈原伟岸而不屈的民族性格,(2分)表达作者对屈原的无比敬重和对世俗人追逐功利、颠倒黑白的批判。(2分)现如今,诗人不再遍访名山寻求创作灵感,学者不再闭门深造研究学问,他们纷纷现身于媒体讲堂,徘徊于社会活动场所,甚至为了博取噱头而虚张声势,谎报成就,以此抬高身价,赢得尊敬。这种哗众取宠、弄虚作假的行为是与学术道德背道而驰的,他们是不配诗人、学者的头衔。这样的社会氛围,少了民族真性情,需要我们反思。(4分)(言之成理即可)15.(3分)A(B.诨hùnC.创chuānɡ陨——殒D.脯fǔ)16.(3分)A(A.愈演愈烈:事情或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追问”不能“愈演愈烈”,故错误;B.千呼万唤:比喻急切盼望;C.出炉:比喻新产生出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17.(3分)①把“切忌”改为“切记”。去掉“切忌”或“不能”也对。(“切忌”的“忌”与“不能”重复。)②把“兽类肉”去掉(鸡属于禽类)。把“鸡肉”去掉也算对③在“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后加“患者”。(主语与谓语动词“吃”不搭配。)18.(5分)产地原料特点品种价格19.(5分)①语文课任务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