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zO19-⒛⒛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检测题,语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字项:1.单项选择题(1、2、3、4、5、7、10、11、12、⒕、17、18、19)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共它答案标号;答其佘试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σ这样说来,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是可以不必幸什么力I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呆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的说来,人治好象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r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乱,人们会不知逍怎样行动,那是不可能的,因之也说不上“治”了。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J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冗天”,或者说 无需规律”。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囚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象《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喾如在印庋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池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幸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文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悚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呆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呆要曲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按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象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曲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节选自《乡土中国》(有删改)A.“法治”是“人依法而治”,“人治”是有权力的人凭个人好恶来治,两者都有人的因素。B.“礼治”可以培养出守礼的民众,但是这些守礼的民众也可能是杀人的“野蛮人”。C。“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从规范行为的意义上来说,和“法律”是不同的。p。〃礼”是靠传统来维持的,合礼的行为不是用法律来限制生成,而是不受约束自觉形成。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