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2020届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广州市天河区绢麻社区11号大院,一则社区居民公约二次征求意见稿贴在了公告栏,成为居民们谈论的热门话题。11号大院社区居民邝泽棉最关心的是文明养宠问题。他第一时间来到公告栏,看到自己建议的“宠物饲养需文明”被采用到公约中,“看来文明养宠是大家共同的呼声,有了共同约束,小区环境才能好”。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风尚也延续到社区公约制定中。垃圾分类、文明养宠是居民们建议写入居民公约的“高频词”。在公约中,没有“禁止”与“应该”,而是“戒烟戒酒身体好”“互信互助不互扰”这样的直接倡导,涉及邻里关系、小区秩序、垃圾分类等内容,均由居民自己提出。“这份公约很实际,是一份我们都可以做到的承诺。有了共识,社区成了真正的家。”在24号楼栋长王健新看来,居民之间会因为一些小事有摩擦,而公约是居民心中的“一杆秤”,互相监督有据可依,倡导文明深入人心。你心中的理想社区是什么?有什么不文明现象是需要改进的?居民“话事”立规矩,在绢麻社区,以居民公约在问题与对策之间架起桥梁,而以楼栋长、志愿服务队、居民公约为基础,已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通过前期座谈和民情走访,社区起草居民公约草案。在居民代表们的畅所欲言中,公约初现雏形。历时两个月,通过逐字逐句调整,社区公约被编成了一首12句的顺口溜,更朗朗上口。再次征求意见并修改后,由社区召开的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绢麻社区党委书记范红梅说,社区有居民1.2万余人,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小区文明规范需要大家齐心参与,“每栋楼有楼栋长,负责沟通楼宇之间居民的问题,大事小事有商量;社区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居民提供服务,党员代表、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治安的巡逻中。首个社区居民公约由居民自己制定,既能增加参与度,也让文明习惯更深入人心。这三方面形成合力,营造出和谐的社区氛围。”绢麻社区是广州推广结合了文明新风尚、由居民制定的社区公约的缩影。截至9月上旬,员村街14个社区已全部完成居民公约草案的制定并通过表决,后续各社区居委会将张贴公示向居民公布,宣布其生效日期。各社区的居民公约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为了便于宣传和记忆,社区公约都采用了朗朗上口的排比短句,避免传统的说教方式,让居民公约更有活力,更有底蕴。“‘两委统筹做工作、依法建章立规矩、居民群众齐参与’是制定居民公约工作的三个主导思想。让居民公约真正由居民说话,居民定制。”员村街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家最关注、最重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居民公约的方式体现,真正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摘编自“广州文明网”《垃圾分类写入广州社区居民公约》)材料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进行20多年倡导工作后,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通过立法,上海市明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种生活垃圾分类标准,首次明确对生活垃圾全流程进行分类,确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和相应法律责任等。比如,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早在2012年3月就开始施行。不过根据相关调查,对条例具体内容有了解的北京市民占比不足两成,宣传工作尚需加强。5月底召开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尽快修改完善该条例,依法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行为设定相应罚则,明确“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在多年宣传的基础上,《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常态化执法检查成为重要抓手。广州市垃圾分类的重要经验之一是从干湿分离切入,对于厨余垃圾等湿垃圾,一些广州市民在家里建立处理设施,将厨余垃圾打碎后排到下水管道冲走;在菜市场、小区,政府建立起一些小型处理设施,就近处理做成有机肥等。(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