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试卷类型:A高一年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任何一个时代的精典文艺作品,都具有它所处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先秦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滥殇与形塑期,《诗经》对此多有()。要言之,约有以下三端:其一,砥砺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生民》写周部族始祖后烙稷“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烙穑焉”。《皇矣》《大明》写周太王、王季、周文王三代筚路蓝缕、(),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终于推翻了殷商的残暴统治。从《生民》到《大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曲波澜壮阔的民族崛起史诗,诉说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开烙拓进取精神。这种刚建有为的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愈是当国家民族身处困境之时,其光茫就愈发显现。其二,崇德贵民的人本思想。周代统治者夺取天下后,得出了“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的逻辑�推论。简言之,天命是不断变易的,它只会辅助有德的人;民心同样没有常主,只是怀念仁爱之主。基于此,周人不断告诫后代“惟命不于常”,并构筑了一整套统治者须“明德慎罚”“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理论。其三,反躬自辑省、()的忧患意识。《诗经》作者们深知“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如《小雅·小旻》所云:“不敢暴虎,不敢鲜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鲜薄冰。”钱穆先生说:“中国人的气运观,是极抽象的,虽说有忧患,却不是悲观。懂得了天运,正好尽人力,来鲜燮理,来鲜斡旋。方其全盛,知道它将衰,便该有保泰持盈的道理。方其极衰,知道有转机,便该有处困居危的道理。”这深沉的忧患意识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部分。2019郾71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1.�文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烙�印(luò)逻烙辑(jí)烙靡不有初(mǐ)B.�后烙稷�(jì)开烙拓(tuò)烙鲜克有终(xiān)C.�烙燮理(xiè)烙冯河(féng)如履烙薄冰(báo)D.�烙斡旋(wò)稼烙穑(sè)反躬自烙省(xǐng)2.�文中画线处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精典滥殇呈现筚路蓝缕B.�光茫形塑崛起波澜壮阔C.�构筑推论残暴刚建有为D.�维新告诫砥砺战战兢兢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反应处心积虑安之若素B.�反映苦心经营居安思危C.�反映处心积虑居安思危D.�反应苦心经营安之若素二、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化常识(22分)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兼容兼并兼包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②在同一单位,普通员工往往只看重薪水,安于现状,因兼身兼无兼长兼物,很少去想丰富工作经验和提高职业技能;而优秀员工则看重宝贵的工作经验,不断提升业务能力。③时下文学又有了“手机段子”这个新品种,它常让你捧腹大笑或兼拍兼案兼而兼起,但却永远上不了书。你要体验那个味道只有打开手机。④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兼孤兼芳兼自兼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⑤在2019亚洲击剑锦标赛中,中国女子佩剑队以45:38战胜韩国队,登顶亚锦赛团体冠军宝座,这令在场的观众兼目兼瞪兼口兼呆。⑥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兼笔兼走兼龙兼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它们展示的不正是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A.�①②④B.�③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2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证券首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