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抛物线顶点式的应用对抛物线知识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点虽然不多,但其变化复杂,既有抛物线和几何知识的结合,又有抛物线在生活中的应用。本文就抛物线顶点式在解题中的应用作一简单归纳,供同学们参考。一、正确区分抛物线的顶点例1.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A.(2,1)B.()C.D.解析:初看,该题似乎应选A,再细看,该解析式和抛物线的顶点式是不同的。抛物线的顶点式是的形式,其中括号内x前面的系数是1,而该题括号中x前面的系数是3,应先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为,所以应选C。二、利用顶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例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2,3),且经过点(5,6),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解析:该题既可以用抛物线的一般式求解,也可以用抛物线的顶点式求解。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则因为该抛物线经过点(5,6),所以解得所以解析式为,即三、确定图象的顶点和对称轴,正确画出图形例3.画出函数的图象。解析:画函数图象的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如果本题随便列一个表,找几个点画图象,就有可能几个点都偏在对称轴的一边,从而不能得出对称的图象。所以,解答该题应先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出图象的顶点和对称轴,然后在对称轴的两侧各取几个点,就能画出相对准确的图象了。即,列出下表,依表中数据即可画出图象(图象略)。x-1012345y133-3-5-3313四、求抛物线旋转、平移、翻折后的图象的解析式例4.已知抛物线的解析式是。求:(1)该抛物线绕x轴翻转180°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2)该抛物线绕顶点旋转180°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3)该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解析:(1)绕x轴翻转180°后的抛物线和原抛物线的形状相同,开口方向相反,顶点关于x轴对称。原抛物线可变形为,顶点(1,5)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1,)所以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即(2)绕顶点旋转180°后的函数图象,开口方向与原抛物线相反,顶点不变。参照(1)得新抛物线解析式为,即(3)抛物线的平移用一般式来解比较麻烦,而用顶点式则简单多了。依题意得,即五、求抛物线与x轴的两交点和顶点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例5.已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其图象与x轴的两交点为A,B,顶点为C。(1)求△ABC的面积。(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BP的面积为1?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易知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分别为(1,0),(3,0)所以AB=2由,得,可知故(2)由(1)知点C为满足条件的一个点P,在x轴的上方肯定还有另外两个点满足要求。因△ABP面积为1,所以,即当时,,解得所以点P的坐标为或(2,)六、求函数最大值,设计出最佳方案例6.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接受概念所用时间x(单位:min)之间满足。y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1)x在什么范围内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x在什么范围内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降低?(2)第10min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3)第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解析: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找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就很容易确定其增减性。由条件知(1)当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当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降低。(2)当时,,即学生的接受能力为59。(3)当时,y取得最大值为59.9。所以,在第13min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