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十五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一、选择1.“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的高低B、响度的大小C、音色的好坏D、以上说法都可以2.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A、把弦拉得紧些B、把弦放松些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D、用更大的力拉琴3.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A.5.5mB.3.5mC.2.0mD.1.5m4.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5.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和乙同学是同时出发的B.0s~8s内,甲乙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om]C.0s~8s内,甲乙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对此应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都只能暂时止沸B.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7.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动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B、沈括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8.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造型美观B、防止挡风玻璃震碎C、避免噪声D、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9.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和物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1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12.某同学在学习“眼睛和眼镜”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13.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与图中完全相似的放大的钥匙的像,则幻灯片应与图中哪种插法一致()1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15.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2kg的是()A.一个苹果B.一只公鸡C.一本物理书D.一张课桌16.把一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水,则金属块的体积是()A.10cm3B.100cm3C.5cm3D.无法判断二、填空ABCD1.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___cm,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141516厘米17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船舱里,若选船舱作为参照物,则该同学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_________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要想听见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米。4.在遵守交通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