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2015届九年级(准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的政治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度B.内外服制度C.分封制D.嫡长子继承制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3.当今社会认祖归宗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节日假日拜皇陵,少数的村庄甚至至今还有存家谱,代代儿女都根据家谱命名。前段时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华,到南京敬谒中山陵,并到西安祭拜祖母陵墓。这宗情结源自于()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5.进步思想家认为秦始皇掀翻了一个世界,又创立了一个世界,是圣又魔,未可轻议,秦始皇创立的“世界”不包括()A.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统一了度量衡C.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D.实行了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6.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A.礼仪B.政权C.风俗D.政治制度7.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候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候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候“不朝”的现象9.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10.秦时,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对该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A.继承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B.削弱了相权C.随着秦朝的灭亡而取消D.使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皇帝大权独揽11.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应该怎么做…………………………………………()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封驳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12.西汉察举制和隋唐科举制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其主要原因是……()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了一批德能兼备之士B.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惟一标准C.通过选拔扩大了统治基础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1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1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