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八年级上学期十月历史测评试卷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所给出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题1分,共18分1.把“虎门销烟”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两个要素综合在一起,我们想到的历史人物只能是A.林则徐B.李鸿章C.魏源D.康有为2.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渎到的历史是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洋务运动的破产D.《马关条约》的签订3.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作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勇事迹是A.戚继光抗击倭寇B.郑成功收复台湾C.左宗棠收复新疆D.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4.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该条约是: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5.被康有为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的人是6.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辛亥革命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8.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二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肯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D.尊孔复古时代9.“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严复对下列哪个事件的评价A.设立京师大学堂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C废除科举制D.《申报》的创办10.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10年)恰好满八十大寿,即1930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A.十八年B.十九年C.二十八年D.二十九年1l.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B.阻止了外国工业品倾销C.形成了近代企业管理模式D.引进了近代的生产技术12.“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要建立资产阶级A.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制度c.民主共和政体D.三权分立制度13.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4.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但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并不包括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15.如果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A.走进近代社会B.揭开殖民帷幕C.开启民主进程D.构建文化殿堂16.《中国简史》中有这样一段话,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四者都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17.右图为杨清馨在1920年创作的一幅漫画《靠不住的人》,画面中的女人孤独无依地靠着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在风起云涌的世界进步潮流下,石柱正摇摇欲坠,这反映了封建正统思想已经动摇。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启蒙运动的影响B.辛亥革命的影响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8.他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他是()A.陈独秀B.胡适C.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