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右旗一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生物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野鸭的迁徙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大山雀头喝牛奶2.刚孵出的杜鹃,会将同巢的未孵出的小鸟推出巢外,这种行为属于()A.学习行为B.经验行为C.先天性行为D.适应行为3.母狼如果在哺乳期失去幼仔,他会继续哺育其它动物的幼仔,甚至人类的孩子(如狼孩),这种行为属于()A.取食行为B.防御行为C.繁殖行为D.学习行为4.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社会行为的是()A.蜜蜂的群体B.蚂蚁的群体C.白蚁的群体D.小河中的一群鱼5.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体中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B.有的群体中还有一定的等级C.群体的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D.群体的成员只是在一起生活6.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B.最后享用食物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D.负责对外战斗7.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A.蜜蜂的舞蹈行为B.鸟类的鸣叫C.河蚌受到惊扰时关闭贝壳D.蚂蚁释放气味物质8.蝶、蛾类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性个体的物质,即()A.性外激素B.性激素C.外性激素D.性内引诱激素9.人和动物在传递信息方面最根本的区别是()A.气味B.声音和动作C.性外激素D.语言文字10.下列对先天性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来就有的B.是动物的本C.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由遗传物质控制1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想想就叫()A.生物平衡B.生物稳定C.生态平衡D.生态稳定12.狼对农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如果大规模猎捕后,将会使()A.野兔数量无限增加B.野兔数量不变C.草场退化D.农业发展迅速而且持久13.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繁殖能力强,而生存条件间有限B.自然灾害,如干旱、水涝、洪水、台风等C.人类的生产活动不按生态规律办事D.人类在湖泊和森林中捕杀动物14.下列哪项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A.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传粉D.以上都是15.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含量比较稳定,这是()A.光合作用的结果B.呼吸作用的结果C.蒸腾作用的结果D.煤、石油等燃烧的结果16.用网将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草的光合作用减弱B.食物链发生变化C.土壤结构改变D.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多17.决定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A.性别B.年龄C.遗传因素D.环境因素18.关节在运动过程中()A.很灵活但不牢固B.既牢固又灵活C.很牢固但不灵活D.起动力作用19.人体完成某一动作,骨骼肌收缩舒张的情况是:()A.只有一块骨骼肌收缩B、只有一块骨骼肌舒张C、收缩和舒张的骨骼肌各有一块D、收缩舒张的骨骼肌均有多块22.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A.环境因素B.后天“学习”所得C.遗传物质D.亲代训练20.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D.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23.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一连几个星期总是给鱼池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属于()。A先天性行为B后天学习行为C取食行为D帮助行为24.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列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C.首领狒狒一般为雌性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25.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A.相互制约的B.多种多样的C.不断进化的D.谁也离不开谁26.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是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A.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能使整个地球热闹非凡,缺少它,自然界就会死气沉沉C.能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D.能协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27.用网将人工种草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