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背后的故事明天就是小孩报到上学的时间了,做好了的作业还在K同学家,今晚去把作业拿回家。六点二十分,我爬上四楼,敲了K同学家的大门,父亲来开门,互相问候后,父亲准备泡茶,我告诉他,一会就走,不客气。K同学老样子,看到我既喜欢、又紧张:老师对他有帮助----喜欢;老师很心细、严厉-----能“看出”他自己、爸爸妈妈有时看不出来的内心世界,稍有想隐瞒自己真实的想法或做法或想逃避他不想接受的事物,老师就会让他自我内省,找出接近真实的内心冲突,从而让大家知道K同学一些接近真实的内心活动。然而,他这些心理现象在这个家庭里似乎“正常”。K同学兴奋的同时带有一点点阻抗喊了:“老师好,呵呵呵!”老师去帮助他努力理清家庭系统,他很开心;在理清的同时,不免要带出K同学“偏离航向”的轨迹,他内心就会有点不太舒服。因为他的一些自私、隐私、不太合乎这个年龄阶段、与周围同学、老师不相容又理不清关系的症迹就会显露。父亲也觉得儿子兴奋,对老师有点不礼貌,准备用言语、凶狠的目光、并慢慢地抬平手臂用手指着K同学加以阻止时,我轻轻地、幅度不大地摇了两下头,示意尊重K同学!我微笑地温和地语重地:“K同学今天很兴奋嘛!”听我一出声,他有些收敛,兴奋的心态立马转向淡淡的愉悦。“我是来取回CC作业的,明天要上交作业。你的作业也好了吧?”“嗯,差不多。”是的,差不多!其实差得多!!不是抄答案的嘛!?他哪里会那么多!及格的课程难得有,有些课程的考试分数是个位数!只不过是让他尽量“写些作业”。让家长心里好受些!“写好的作业能让我看看吗?”“好。”翻了一下,是“写了”不少。“全都懂吗?”“有的不会。”“写了这么多,很累吧?”“是的。”“这下可以向老师交作业了!”他刚才那淡淡的愉悦的温度又略微上升了一格!交流很畅通。我立马就把准备好的“三天前电话对话”在家长面前做澄清。让K同学自己也整合一下上次内心的冲突。三天前,我对他妈妈说要去“陪”K做作业,也不知道是不是K知道了。晚上,我去K家了。上楼前我绕到楼前,看看家里是不是有人在,客厅的灯是亮着的。上到四楼,客厅灯光不见了,敲门几回,没应答。直接打电话,K接了:“喂---”“喂---”“是K吗?”我的话音未结束,对方传来了:“你打错了电话了!”并立即挂断了电话。我脑海里在想:K又有阻抗了。他怕我去,因为K实在是怕写作业。“K,我想给你讲一件事,不会有几分钟,你愿意吗?”“好呢,什么事情?”他很想听我讲,好事情啊!“三天前,我晚上7:30到你家门口,敲你家门几回,你听到了吗?”我话还没有说完,他的表情有些不自然:“没听见!”“哦,是这样。打你电话,你接了,”“嗯,”“怎么挂断了?”“------不知道!是你挂断了。”话有些不连贯,眼睛也不再那么明亮,更不敢直视我,在躲避。我更加温和,不想让K产生阻抗:“你不知道是我?”。K胆怯:“唔~,嗯~~。是你挂断了,”稍有些不自然的微笑,似乎不在常态。“我并没有先挂断!你当时说我打错电话了?”“嗯。”“你凭什么判断是对方打错了电话?”“不知道诶。”“你刚才说不知道是我啊!”K有些犹豫,有些害怕,有些担心,我鼓励K:“说内心真实话就行。”“怕你来!”“怕我来什么?”“你会问我作业”“哦,是这样。”爸爸妈妈在参与的过程中,似乎也领悟到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