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5不等式选讲考点串串讲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1)绝对值的定义:若x∈R则|x|=xx>0,0x=0,-xx<0.(2)几何意义:|x|指数轴上坐标为x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绝对值的运算性质:①|a·b|=|a|·|b|;②|ab|=|a||b|(b≠0);③|a|-|b|≤|a+b|≤|a|+|b|(当且仅当(a+b)·b≤0时,左边取“=”,当且仅当ab≥0时,右边取“=”);④|a|-|b|≤|a-b|≤|a|+|b|(当且仅当ab≤0时,右边取“=”,当且仅当(a-b)·b≥0时,左边取“=”);⑤|a1+a2+a3+…+an|≤|a1|+|a2|+|a3|+…+|an|(n∈N*).(4)若a>0,则|x|<a⇔-a<x<a;|x|>a⇔x>a或x<-a.2.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对a∈R+,|x|<a⇔-a<x<a,|x|>a⇔x<-a或x>a.(2)平方法:两边平方去掉绝对值符号.(3)零点划分区间法:用各绝对值的零点划分区间讨论,以去掉绝对值符号,然后把各段上的求解结果并起来即得原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4)几何法: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画出数轴,将绝对值转化为数轴上两点的距离求解.如解不等式|x+3|-|x-5|<6可用此法.其中(3)(4)适用于含有多个绝对值的不等式.3.不等式的证明方法(1)比较法.①作差法:欲证A>B,只需证A-B>0.用作差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为:作差变形判断符号.注意作差后,其关键在于变形,变形时,应将差式:a.变形为常数,b.变形为用非负实数(如完全平方、绝对值等)表示出来,c.变形为几个因式的积(商)的形式,总之,变形的目的要有利于符号的判定.②作商法:欲证A>B,若B>0,只需证AB>1;若B<0,只需证明AB<1.步骤:作商变形判断商与“1”的大小.注意在比较商式与“1”的大小关系时,应注意函数(特别是指数函数)的性质(特别是单调性)的运用.(2)分析法.①方法:分析法是从需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通过肯定这些充分条件都已具备,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②特点: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注意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往往把“逆求”错误用做为“逆推”,分析过程只需寻求充分条件即可,而不是充要条件.(3)综合法.①方法:综合法就是从已知出发,借助不等式的性质以及有关定理和重要不等式等,经过逐步地逻辑推理,最后推得待证的不等式.②特点:由因导果,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综合法属逻辑方法的范畴,它的严谨体现在步步注明推理依据.注意在证明时,还常要用到以下证题依据:若a,b∈R,则|a|≥0,a2≥0,(a-b)2≥0;若a,b同号,则ba+ab≥2;柯西不等式:若a,b,x,y∈R,则(a2+b2)·(x2+y2)≥(ax+by)2;平方和不等式:若a,b∈R,则a2+b2≥12(a+b)2;重要不等式:a,b均为正数,则a+b2≥ab,a,b∈R,则a2+b2≥2ab;倒数和不等式,若a,b均为正数,则(a+b)(1a+1b)≥4.(4)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注意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要把握三点:①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多样性时,必须罗列出各种可能的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反证都是不完全的.②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否则,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③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相违背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5)放缩法.欲证A≥B,可通过适当放大或缩小,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量,使得B≤B1,B1≤B2,…,Bi≤A,或A≥A1,A1≥A2,…,Ai≥B,再利用传递性,达到欲证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放缩法.(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必须严格遵循数学归纳法的基本程序“两步一结论”②由于不等式的特殊性,在n=kn=k+1的过程中,假设成立的结论代入后与目标结论尚有较大差异,此时要综合运用不等式的证明方法.4.均值不等式(1)对于三个正数,同样有如下结论:①如果a,b,c都是正数,那么a+b+c3≥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