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要求: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点提示:一要广泛阅读,了解不同时代代表作家的风格及大体流变,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二是要掌握必要的鉴赏术语和鉴赏技巧,提高鉴赏能力,做到万变不离其宗。诗歌鉴赏存在问题:1、读不懂作品。2、读不懂题(问东答西)。3、都能读懂,找不到答案。鉴赏点拨:一、语言意识(以点带面)读诗的第一任务是要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我们自己怎么看法。所以,要尽量在诗歌中捕捉作者表达自己情绪、情感、观点的词句。核心词句——整体思想感情——局部(意义、写法)例1: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这是苏轼贬黄州时所作。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词:莫嫌、自爱作者的达观、超然例2: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注:此时写于作者由朝官而变为地方官的赴任途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可怜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二:整体意识(合起来想)若干局部相加——整体思想感情——局部(意义、写法)(一)明类别咏物诗、思乡怀人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写景抒情诗。(二)看诗题诗歌的题目往往会反映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全诗的核心。《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凉州词》《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三)辨诗意咀嚼词句(省略、倒装)(四)构诗境品味意境。在头脑中通过一系列的意象组合,构成一定意义的艺术境界。(五)会诗情体会诗词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六)析诗法诗法,也就是表达技巧。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方法,抒情方法,表现手法。高考解题指南诗歌鉴赏四类题型:写什么?为什么?怎么写?怎么样?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例3:南柯子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1)<南柯子>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2)试分析<南柯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赏析参考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2)<南柯子>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慨,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对农民的同情、怜悯之情。例3:南柯子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人间辛苦是三农。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试题类型:景物描述类、情感概括类、手法辨析类、词句赏析类、意境分析类、语言风格类(一)景物描述类例1: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问:这首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觳;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天的风光就是这样一层层展开的。(二)情感分析类例2:夜直王安石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清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注:夜直即为值夜班。此时宋神宗已决定采纳王安石的意见,实行新法。问题1、第三句“春色”指什么?诗人为何感到“春色恼人眠不得”?明确:“春色”不只是自然界的春,这里寓指政治上开始变好的形势。因得到神宗赞同,君臣协力,因而异常兴奋,不能成眠。问题2、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末句借景抒情,表达了将要实现抱负的愉悦心情。(三)手法辨析类游洞庭李白南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