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拟写小说提纲拟纲不但不会浪费时间,反而是提高效率的捷径。有了提纲,写起来就从容,一气呵成,倚马可待,大约30-35分钟就可以写完全文。10-13分钟构思、立意、选材,5-7分钟写提纲,30-35分钟成文,2分钟修改,55分钟左右,是最佳分配。)有了提纲,写出来的文章就与最初的构思一模一样,不会走了样。小说是什么?理论上的定义是: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特点主要有三点: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第二,有较完整、生动的情节;第三,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小说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这四类小说各有不同的要求。微型小说:它的篇幅更短,几十个字、几百个字至一千多字。情节单一,人物很少。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寓有褒贬或哲理。小说家沙汀说:"我以为小说之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主要的差异并不在于字数,而在于表现方法。"这个说法对初学写作者来说,很有指导意义;要从事不同类别的小说写作,不能不仔细研究并熟练地掌握它们不同的表现方法。微型小说,又称为小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关于微型小说的特点,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特总结出三条:一是立意奇特;二是情节完整;三是结局出人意料。但它的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在于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文短意长。在选材上,往往截取生活的—个片段,—个镜头.—幅剪影;在布局上,不必求全,力求单纯;在表现手法上,大都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活起来:同时,讲究含蓄,使人读后回味无穷。请看下边这篇法国作家哈巴特•霍利的小小说:德军剩下来的东西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匆忙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吃醉了酒似的口气和他讲:“到哪儿去?是不是上我那里?”他笑笑,说:“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的情妇。”他回头看了女人一下。他们两个人走到路灯下。女人突然嚷了起来:“啊!”他也不由抓住了女人的肩头,迎着灯光。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把女人抱起来了。精彩点评:这篇小小说只有两百多字,所截取的是生活场景中很短暂的——个片段,就像电影中历时仅几秒钟的几个镜头,对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的性格命运,几乎都没有着墨。但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像的广阔天地。“德军剩下来的东西”,究竟剩下了些什么呀?是劫后的城市?是可怜的女人?这次相逢,会给女人的命运带来怎样的结果?所有这些,都需要读者去想像。这正表现了小小说“以小见大”的特色。注意事项:首先,要有创造性的立意。作家王蒙认为,小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如果小小说写得淡而无味,落人俗套,那么再短小也是冗长。如果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内涵,道他人之未道,句句搔到痒处、打到痛处,那就获得了成功。注意事项:例如,有一篇题为“树皮”的小小说,写的是姐弟俩对一块夏夜时剥落的树皮的议论。姐姐说,老树皮心甘情愿地龟裂剥落,把阳光和空气让给鲜嫩粉绿的后代;弟弟说,新树皮一举胀裂束缚它们的老树皮,争得更新的高度、更广的空间。姐弟俩阅历不同,思考不同,说出不同的体会与结论,姐姐敬佩崇高的献身精神,弟弟颂扬翠绿生命的勇敢冲动,但都发人深省,给人启示。这篇小小说既有生活哲理,又有象征意味,是成功的。其次,选取能够“小中见大”的材料。小小说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必须善于取材。它要选取的是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也就是能够“小中见大”的生活片段。例如孟伟哉的小小说《插图》。一天,父亲下班回家,看见儿子正在画一个人,脑袋很小、身子很大,不成比例。父亲责怪儿子。儿子却说画的正是父亲,因为父亲几十年来只是人云亦云,现在刚刚有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