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情境·激趣引航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境界。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所以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2新知识·预习探索目标定位1.掌握本课的实词(含源于本课的成语)、虚词及特殊句式。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3.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文白对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天的大水按时到来,众多的河流都灌注到黄河里去。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那时候水流盛大,两岸之间及水中陆地与河岸之间,一眼望去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分不清牛马。于是黄河水神河伯自己感到非常高兴,认为天下的壮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景象全都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达北海,脸朝东边望去,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看不见海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情,他仰视着,对海神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感叹说:“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的道理多了,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自己。’这话说的是我啊。而且我曾听说过认为孔子的学问少并看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伯夷的高义的人,起初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浩瀚无边难以穷尽,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要是不到你这里来就危险了,我将会永远被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北海若曰:“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北海海神若说:“井中的鱼儿不能谈到大海,是因为受住处的限制;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夏天的虫子不能谈到冰,是因为受生长时间的限制;穷乡僻壤的士不能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谈到大道理,是因为所受教育的束缚。现在你从河岸中出来,看到了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大海,于是就知道了你的鄙陋,你将能参与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没有比海大的:所有的河流都归向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而不能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使大海变满;尾闾排泄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而不能使海水减少;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大海都不会起变化;涝也好旱也好大海不曾知晓。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这海水超过江河的水,不能做出衡量和计算。但我未曾凭借这自我赞许,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是因为我认为自己的形体被天地包容,又从阴阳那里禀受了自然之气,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小石头小树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相比显得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少的自我认识,又凭什么自我赞许!算一算四海在天地之间,不就像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一个小土堆在大泽当中吗?算一算中原在四海之内,不就像一颗小小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稊米在大仓里面一样吗?称天下的事物的种类为万物,而人类只占万物中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种;人类聚居在九州粮食生长的地方、车船通达的地方,而个人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只是人类中的一员。个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毫毛末梢长在马身上乎?五帝之所禅,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一样吗?五帝禅让的东西,三王争夺的东西,仁人忧虑的东西,任士之所劳,尽此矣……”有能力的士操劳的东西,全都是这马身上的毫毛了……”2.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公孙龙向魏公子牟询问道:“我年轻时学习古代帝王的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道术,年长后懂得了仁义的德行;能够把事物的同和异合而为一,把事坚白;然不然,可不物的硬度和颜色分别开来;把不对的当做是对的,把不可以的当做是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