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共同的愿望(二)——和平统一说课人刘薇薇友谊中学八年级政治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理由一.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心愿;要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在前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对“一国两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见证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强大生命力。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自然就是台湾问题。因此《和平统一》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台湾与大陆的血脉亲情;增进爱国情感,维护祖国统一;树立中国一定要统一、也一定能统一的信心和决心。2.能力目标认清“台独”言行的实质;结合自身实际,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做贡献。3.知识目标知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完全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知道我国政府大力发展以“三通”为中心的两岸交往以及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三)教学重点体会台湾与大陆的血脉亲情,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四)教学难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优势:①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②学生掌握的相关历史知识,也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学情分析劣势:①台湾问题政策性强,而大部分学生缺乏关注时事的习惯,对台湾问题缺乏系统认识,对各种“台独”论调也缺乏清醒、全面的认识。②不喜欢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实践能力差。特点:喜欢多媒体教学、活动教学,讨厌空洞说教,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三、教法学法(一)教法:1.情境教学法2.情感体验法3.启发式教学(二)学法:1.归纳法2.合作探究法3.情感升华法四.教学过程导入大势所趋是统一中国政府促统一两岸人民盼统一众望所归要统一课堂小结与练习历史上两岸的分与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加强了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往来;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1642年沦为荷兰殖民地。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占台湾达50年之久1949年解放战争后国民党溃逃到台湾,割据至今教学环节一:从历史看统一三国时卫温带领船队到夷洲(今台湾),密切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邓小平教学环节二:中国政府促统一态度举措立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2008年11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会谈时确定,两岸将互赠大熊猫、珙桐树及长鬃山羊、梅花鹿等珍稀动植物。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大三通)2010年大陆各省区市居民赴台旅游全面开放。我国政府的主张: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6.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7.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做主的愿望,保护台湾一切正当权益;8.欢迎两岸互访,共商国是,但不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我国政府的主张: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4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二、中国政府促统一举措态度立场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台独”的企图。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要依靠全世界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寄希望于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