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开阔明朗而又轻松愉快亲切、平易,切忌夸张•首联写的是草堂外的一幅怎样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写景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呢?“但见”是什么意思?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可是不见有人来,只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不曾”“今始”体现出作者什么心情?•是说没人光顾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歉疚颈联不写宾主之间的寒暄与叙旧,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写自己餐桌上的接待物,实话实说,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随和。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客至》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突然撇开客人不提,“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所以这种忽转别意不是离题,倒是别开生面,别有情趣。【诗文赏析】诗人叙述了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坦率的性格和宴客的喜悦,也表现出两人之间诚挚的友情。全诗描写细腻传神,充满人情味,富有生活情趣。皆春水、但见不曾、今始为无兼味、只旧醅相对饮、尽余杯寂寞惊喜诚挚兴奋清新明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作品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疾病缠身,不时发作。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首联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个人怎样的情感?首联写了六种景物:草、风、岸、樯、夜、舟,将这些景物描摹出神韵的定语是别具匠心的,纤细的草,微风吹拂的江岸,高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夜舟,渲染出一片凄凉的景象,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承首联的“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如何?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上句写天地之广大,下句以江流暗示岁月的流逝。天地虽大,而诗人不过是沧海一粟,这景况又何等凄凉;更何况岁月不停流逝,此时他已到垂暮之年,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可见,此联虽写景,却又寄托了诗人的身世凄凉之感。“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真正含义是什么?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受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名声因文章而著,这虽可喜但却非其心愿。此时的作者,确实是既老又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