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一道翻译题笑话百出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结果这一道题的翻译笑话百出:有的考生译成“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有的考生译成“特务与小孩在做游戏”,有的考生译成“小孩特别爱看戏”等。确实让人忍俊不禁。这充分说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差异之大!(正确翻译:只不过和孩子说着玩罢了。)本节共分为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主要借助“秀才买柴”一例来说明古今汉语有很大差别。2.第二部分是课堂活动。通过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说明古今汉语在词义和句式方面的巨大差异。3.第三部分是工具箱。主要从汉语语音的演变、汉语词汇的演变、汉语语法的演变三个角度来谈。1.汉语语音的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2.汉语词汇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汉语词汇的演变主要体现在:(1)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2)词语的消长变化。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3)词语的替换变化。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4)词语的引申变化。汉语中词语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3.汉语语法的演变有什么特点?提示:首先,语序的变化。古代汉语句子中词语的顺序跟现代汉语比较,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的位置不同。其次,句式的变化。有些句式古今都有,但表现形式不同;还有些句式古代没有,是后来才出现的,如“把字句”。最后,词类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这些词类活用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差不多已经消失了。1234567891011121314一、基础巩固1.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今齐地方..千里(6)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8)昼夜勤作息..1234567891011121314参考答案:(1)古义: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2)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异乎寻常的;很;十分(3)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丈夫的配偶(4)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5)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地域(6)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话是实际情况(7)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8)古义:劳作今义:工作和休息1234567891011121314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读音都比较特别,请标出它们的读音。(1)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2)天姥.连天向天横()(3)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4)曹操遗.权书()答案:(1)kèhánchán(2)mǔ(3)sì(4)wèi12345678910111213143.古人的称谓体系很复杂,一般总是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可以相对随意些。请看看下面这些称谓,说明它们分别用于什么人。(1)仆,不才,不佞(2)小子,竖子(3)孤,孤家,寡人(4)子,夫子,先生(5)公,君,足下,丈,大人参考答案:(1)一般人自称(2)称晚辈(3)王侯自称(4)称师辈(5)称朋友,尊长12345678910111213144.古代汉语中表示被动有以下几种句子格式。请思考,其中哪些格式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哪些现在已经消失了。①为……例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②为……所……例句:术怒攻布,为布所破。③……于……例句: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④……见……例句:信而见疑。⑤……见……于……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⑥……被……例句:……忠而被谤。参考答案:⑥是现在普遍使用的表示被动的句式,剩下的几种句式偶尔还可以见于书面语中。如①还见于“不为人知”这样的结构中;②可见于“为我所用”“为人所不耻”这样的结构中;④还可以用于“见笑”“见谅”这样的客套话里。而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