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语文 容易误解的文言需词课件(3-4) 课件VIP免费

高考语文 容易误解的文言需词课件(3-4) 课件_第1页
1/6
高考语文 容易误解的文言需词课件(3-4) 课件_第2页
2/6
高考语文 容易误解的文言需词课件(3-4) 课件_第3页
3/6
•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儿寒乎?欲食乎?•3、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5、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文言虚词练习(三)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助词,表停顿。介词,于,在语气助词,表反问。介词,于,在。•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②曰: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文言虚词练习(三)答案:D①比②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助词,表揣测语气④词尾•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①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②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③乎!而王胡为④乎如此好乐?若恢恢⑤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⑥乎?文言虚词练习(三)1、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2、相当于“于”,可译为“在”。3、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4、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助词,词尾,不译。6、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5、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7、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8、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文言虚词练习(四)副词,于是副词,竟然副词,①于是;②只有。代词,你的指示代词,这。副词,于是。副词,竟然副词,才。•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C.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晏子治东阿》)•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E.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F.长叹空房中,做计乃而立。(《孔雀东南飞》)•G.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文言虚词练习(三)答案:ADGA.才B.是C.竟然D.才E.于是,就F.这样G.才H.你的•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①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②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③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④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⑤乃不得已而谢。文言虚词练习(三)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代词,可译为“你的”。3、副词,相当于“是”。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副词,可译为“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语文 容易误解的文言需词课件(3-4) 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