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于仕宦之家。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授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不久,入京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初(1068年),任《英宗实录》检讨官,后出为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历任齐州(今山东济南市)、襄州(今湖北襄樊市)、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知州,皆有善政熙宁十年(1077年)八月,以度支员外郎直龙图阁,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兵马钤辖。时南剑州(今南平市)将乐县巨盗廖恩初降,余党逃匿山林,骚扰人民。曾巩极力招抚,自新者甚众。曾巩奏请在沿海要隘增设巡检,以资防卫。福州佛寺多,田产富足,僧人相争为住持,曾巩在福州整顿佛寺,革除官府指派住持制度,让僧众自相推举,禁止官吏向僧人勒索。•在福州任职仅一年零一个月,所作诗文50余篇,其中《道山亭记》一文,尤为世人所传诵。后历任明州(今宁波)、亳州(今安徽亳县)、沧州知州;又入京任史馆修撰,升中书舍人,知制诰。后卒于江宁(今南京市),追谥“文定”。著有《南丰类稿》传世,名列唐宋八大家。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二十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作一篇墓碑铭。秋,曾巩收到了欧阳修的回信。次年,为了向欧阳修致谢曾写了此文。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文章结构谨严,起承转合非常自然。去年秋天派去向您请求写碑志的人回来了,承蒙您赐我的信和您所撰写的先祖父的神道碑铭,反复拜读,感激和惭愧之情一起涌上心头。碑铭所以在世上有显著地位,因为它的作用与史书相近,但也有与史书不同的地方。大概史书对于一个人的善恶无所不写,而碑铭大概是古人中那些有功有德,有才有行,有志有义的美德的人,惧怕后代人不知道,便一定要写一篇碑铭来显扬。第一段有的把它放在家庙,有的保存在墓中,它的作用是一样的。假使那人行为丑恶,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铭上呢?这是它所以和史书不同的地方。碑铭的写作,能使死者没有什么遗憾,活着的人得以表达他对死者的尊敬。好人喜欢自已被得到表彰,就勇于自立;坏人没有什么可以记载的,就羞愧而且恐惧。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他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__都捐给了灾区和希望工程。(2)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__一下。(3)前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可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__了重重难关,恢复了家园。A结余捉摸度过B节余捉摸渡过C结余琢磨度过D节余琢磨渡过(D、结余:结算后的剩余节余:∶因节省而剩下的钱或东西捉摸:摸索,揣测琢磨:思考,研究渡:本义为“渡过,过水”。引申为“通过,由此地、此时移到彼地彼时”度过:“让时间在工作、生活、娱乐、休息中消失”或指“生活了一段时间”)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他没有听清我的话,__了我的意思。(2)国际互连网的建立,__了各国文化,传递了最新信息。(3)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__。A.曲解沟通滔滔不绝B.误解勾通侃侃而谈C.误解沟通侃侃而谈D.曲解勾通滔滔不绝(C、由于没有听清话,不会造成“曲解”,只会造成“误解”“沟通”和“勾通”,同音词,但意义不同。前者,使各方通连;后者,暗中串连)至于那些具有广博的才能,通达的识见,义烈忠节,美言善行的人,都能在碑铭中见到,足以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警戒劝勉意义,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近呢?第二段的译文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作为人的子孙,一味地想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根据事理。所以即使是行为丑恶的人,都务求刻石立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就人情上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不真实了。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的人,常常会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