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七小学 殷兴明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0--91 页例 1、例 2 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等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师: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师:和你们一样,我们班上的周祁然、邓力歌、就在上星期,他们二人相约进行了一场“1 分钟投篮挑战赛”,由我当裁判。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师:首先出场的是周祁然,他 1 分钟投中了 6 个球。可是,周祁然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不过,周祁然后两次的投篮成绩很有趣。 (师出示周祁然的后两次投篮成绩:6 个,6 个。生会心地笑了) 师:还真巧,周祁然三次都投中了 6 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周祁然 1 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为什么? 师:邓力歌 1 分钟又会投中几个呢?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邓力歌第一次投中的个数:4 个) 师:如果你是邓力歌,会就这样结束吗? 为什么?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邓力歌果然也要求再投两次。不过,麻烦来了。(出示邓力歌的后两次成绩:6 个,5 个)三次投篮,结果怎么样? 师: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邓力歌 1 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 6 来表示,因为他最多。 生:我不同意,周祁然每次都投中,6 个,所以用 6 来表示他的成绩。但邓力歌另外两次分别投中 4 个和 5 个,怎么能用 6 来表示呢? 师:也就是说,如果也用 6 来表示,对周祁然来说—— 生:(齐)不公平! 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可以用 5 来表示,因为 4、6、5 三个数,5 正好在中间,最能代表他的成绩。 师:不过,邓力歌一定会想,我毕竟还有一次投中 6 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