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大家知道光饼的来历吗? 概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1. 郑和下西洋2. 戚继光抗倭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郑和 郑和( 1371—1433 年),云南昆阳人,回族。明代航海家、地理学家。本姓马,小字三保,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提升为内宫太监,并赐他姓郑。 1405—1433 年他所率领的船队,7 次出航远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行程数万里许。向南,到达爪哇;向西,到达波斯湾、红海以及麦加;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每次出航,船舶之大,船数之多,载人之众,世界均数空前,成为当时举世规模最大的远洋航行。根据航行记录所绘制的《航海图》,被称为我国最早的航海地图。(1)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① 永乐皇帝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②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③ 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2)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①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② 造船技术的发达;③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④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郑和七下西洋西洋的位置: 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地区以及印度洋沿岸地区何时下西洋: 明成祖时 ,1405 年最远到哪儿: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和影响: 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外的经济和文化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西 洋 船 队郑和下西洋的海船模型战 船连连看(1)1492 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2)1497 年,葡萄牙人达 · 伽马乘船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第二年抵达印度西海岸。(3)1519 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经南美洲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2. 戚继光抗倭—— 抗倭英雄戚继光明代抗倭图(局部) 反映明嘉靖年间( 1522—1566 年)浙江沿海军民抗击倭寇侵扰的画卷。图为“水上激战”。“ 戚家军”图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1) 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2) 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3)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4)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1) 戚继光和他领导的戚家军同倭寇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并取得胜利,使我国沿海地区的倭寇得以全部肃清。(2) 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抗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