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积累1.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拜送书于庭B.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C.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D. 召有司案图【解析】选 C 。 A 项,“庭”通“廷” ;B 项,“孰”通“熟” ;D 项,“案”通“按”。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拉B. 窃计欲亡走燕 走:逃跑C. 礼节甚倨 倨:傲慢D.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回头【解析】选 A 。引:延请。﹒﹒﹒﹒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B.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C. 璧有瑕,请指示王D.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解析】选 A 。 B 项,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C 项,指示,古义: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D 项,辞谢,古义:婉言道歉,今义:推辞拒绝。﹒﹒﹒﹒﹒﹒﹒﹒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选 D 。 A 项,介词,“凭借”; B 项,“以为”复音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认为”; C 项,连词,表目的,“ 来”; D 项,①句中的“以”,连词,②句中的“以”,介词,表原因。5.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君何以知燕王B. 拜送书于庭C. 会于西河外渑池D. 以勇气闻于诸侯【解析】选 A 。 A 项为宾语前置句, B 、 C 、 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 6 ~ 9 题。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忧虑,担心B. 大王必欲急臣 急:着急C. 决负约不偿城 负:违背D.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寿:向人敬酒或献礼【解析】选 B 。急:逼迫。﹒﹒﹒﹒7. 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B. 怒发上冲冠C.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D. 奉璧西入秦【解析】选 A 。 A 项,名词作动词,上前; B 项,名词作状语,向上; C 项,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D 项,名词作状语,向西。﹒﹒﹒﹒8.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廉、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盾的客观原因。B. 舍人的“相与谏”既表现出蔺相如对廉颇忍让的不易,也正好引出了蔺相如对避让的解释,突出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C. 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记叙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D. 廉颇的“负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