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节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考纲解读 考纲点击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 A 级。对此规定可作如下理解:一是对字音的考查,只考查识记、辨识;考查的重点不在声调上,而在声母、韵母的辨读上。二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限制了考查的范围,常见常用字音是考查的重点。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命题依据,其中主要考查常见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和其它容易误读的字。命题趋势 2009 年全国高考共有 13 套试题对字音进行了考查,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等类型上。试题的设问多种多样,有选正确的一项的,如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湖南、天津、山东卷;有选错误一项的,如重庆卷;有选相同一项的,如四川卷;有选不同一项的,如湖北、江苏、浙江、广东卷。选材重点是常见的双音节词语和四字成语,除广东卷全为双音节词语外,其余省市试卷双音节词语和四字成语差不多各占一半。尤其应注意的是北京和山东卷字音和字形合并为一题考查,呈现出新的命题趋向。 综观近几年广东高考字音试题,呈现以下命题趋势: 1. 音近字和形近字的单一考查。如 2006 年考查的“庇荫、纰漏、毗连、筚路蓝缕、蚍蜉撼树”,“湍急、祥瑞、揣摩、惴惴不安、气喘吁吁”; 2007 年的“诅咒、趔趄、狙击、神情沮丧”,“讥诮、眉梢、俏丽、峭拔刚劲”; 2008 年的“赡养、瞻仰”,“竣工、英俊”,“堤岸、提拔”,“怄气,枢纽”; 2009 年的“燥热”和“烦躁”。 2. 形声字和多音字的混合考查。形声字,如 2006 年的“侍、恃”, 2007 年的“峥、狰”, 2009 年的“溯、咽”。多音字,如 2008 年的“调、强、抹、塞”, 2009年的“降、模”。 3. 考查形式。 2011 年高考语音的考查形式大概会有:①给定词语,标注音,然后辨析正误;②给定加点词语,看读音相同与否;③将字音和字形结合起来辨析正误。广东人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塞擦音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后响复韵母的“ ie” 与“ ue” 难度很大,必须矫正。这也是常命题的角度。考点整合 多音字 1. 多音多义字。《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多音字有 7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为多义字。它们读音不同,意义、词性、感情色彩也不同。如“当”有两种读音: dānɡ (担任、承担、相称、阻挡), dànɡ (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