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是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前面我们学习了贾谊写的《过秦论》,他指出了秦的什么过失(即中心论点)呢?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提出了“施行仁政”的主张。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也写了一篇文章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阿房宫赋》学习目标• 1 、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 2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3 、感受并理解本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 4 、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 • 1 .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 2 .本文文字艰深,则给理解带来难度。阿 房 宫 赋杜 牧 在阿房宫原址上修建的旅游景点——秦阿房宫 阿房宫前殿 阿房宫祭地坛 赋 “ 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 -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螭 chī 文,体物写志也。”铺采螭 chī 文指赋的形貌;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 赋 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阿房宫=一个寓言当时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而唐敬宗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 杜牧 骄奢 = 亡国阿房宫+ 杜牧 = 阿房宫赋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