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一阶段二9 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 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学业分层测评王安石输给了谁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改革的失败,一般都是因为利益集团的反抗,但也不尽然,比如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的变法,它的阻力一方面来自利益集团,另一方面又来自王安石想竭力保护的农民这个弱势群体。 当时农民最恨的莫过于“青苗法”。农耕经济时代,农民的日子是过得相当艰苦的,粮食吃到青黄不接的时候经常告急,他们不得不向地主借高利贷。这种民间借贷导致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弊端显而易见,王安石决定实施“青苗法”解决这个问题。易中天《帝国的惆怅》介绍了“青苗法”的内容:官府向农民放贷,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年息两千。这个利率明显低于民间的高利贷。然而,一些地方官员为了牟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却耍小动作,他们春季和秋季各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收回,取利两分,这样年利就达到了四分。 有些地方利率之高,竟达到原来设定的 35 倍。加上农民向官府借款,要申请、审批、还贷,手续烦琐,个个关节都必须求人、支付好处费,农民的负担反而比“变法”前更重。“变法”期间,就曾发生过东明县一千多农民集体进京上访,在王安石住宅前闹事的事件。 官员的大规模腐败,永远是与体制的不合理连在一起的。在民主社会,普通公民有足够的力量监督官员的所作所为,官员的行为自然会变得非常规矩,国家出台的有利民生的政策、法律,能够得到认真的执行。而在专制社会,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上级,只要通过拍马溜须、跑跑送送之类的方式就可以确保自己官位的稳定,于是官员对老百姓的利益漠不关心,甚至不惜以权力大量牟取私利,好经被和尚念歪的事也就屡见不鲜。 姓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简历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卒谥文。 轶事 有一次苏东坡乘船经过金陵,王安石特地骑着驴子,穿着粗布服到江边去迎接。苏东坡也不冠而敬揖,曰:“轼今日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笑着说:“礼岂为我辈设哉!”既而两人说佛吟诗,王安石还邀请苏东坡同游钟山,并各自赋诗纪游。可见两个人政见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