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名言•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此文,进一步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2 、积累文言知识,背诵课文;3 、理解本文思想内容,掌握本文的艺术特色。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诵读正音 王好 (hào) 战 弃甲曳 (yè) 兵而走 谷不可胜 (shēng) 食 数罟 (cùgǔ) 不入湾(wū) 池 养生丧 (sàng) 死无憾 鸡豚 (tún) 狗彘(zhì) 之畜 (xù) 然而不王 (wàng) 者 涂有饿莩 (piǎo)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 段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 3 、4 段 斯天下之民至焉 5 、 6 、 7 段 找出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语句全篇一共 7 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 1 自然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 2—5 自然段)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 6 - 7 自然段)阐述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措施。 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 ( 允许存在出人 )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 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 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