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概念有大有小 :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其中,种植业的结构包括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经济作物等。 图 4.12 中三个人对农业的看法,充分强调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从我国人口的角度来说,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是关键;正因为如此,对于国家决策者而言,农业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领土上,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农区小而分散,大部分地区是以放牧为主。 在东部和西部,又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 在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方地区,以旱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旱地农业生产制度,是我国各种旱粮作物的主产区。 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以水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水田农业生产制度,是水稻以及各种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的主产区。 其实,严格地说,在西部也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祁连山以北的甘新地区,是广大的干旱气候区,农业完全依靠灌溉,荒漠及山地放牧业发达,祁连山以南的青藏高原,是以放牧业为主的地区,牲畜、农作物和林木都带有高寒地区的特点。 地区耕地类型熟制(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秦岭—淮河以北旱田 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花生、温带水果秦岭—淮河以南水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21 世纪,人类对农产品的要求是方便、营养、卫生、安全、回归自然。无污染、无公害、反季节性农产品将备受青睐。工艺型、风光型、保健型农产品也将应运而生。可以预见, 21世纪人类农业将向 8 种类型发展。 1. 环境和发展要求:可持续农业 2. 复合生态系统要求:立体高效型农业 3. 超高产超优质要求:超级型农业 4. 快节奏要求:快速型农业 5. 集约时空要求:设施型及无土型农业 6. 休闲时尚要求:工艺型农业 7. 健康意识要求:保健型农业 8. 观光旅游要求:风光型农业 发展我国农业的两个主要对策, 一是建立商品粮基地, 二是调整农业结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发展多种经营。 一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