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有关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赏析1、读音及节奏2、解释实词和虚词3 、翻译4、结构层次分析5、文章特色6、题内话7、题外话练习中考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译文 孟 母 三 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 [zhǎng] 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 [shuò ,夏历每月初一日 ] 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 [yī,拱手礼 ] 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 白话 ]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回目录 孟子(约前 372— 前 289 ),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县人)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现存七篇)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回目录 孟子给人的形象是自尊而凛然不可犯,有时不免令人望而生畏,这一点,从师生关系上可以看出。在学生面前,他更多地呈现出严师的形象。一次,孟子的学生乐正子到齐国,因为没有马上安顿好,未能当天去看孟子。第二天乐正子去见孟子时,孟子很不高兴,劈头就说:“你也想到来看我吗 ?” 乐正子感到语气不对,也不知怎么回事,忙问:“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 ?” 孟子并不直接回答,转而问道:“你到齐国几天了 ?” 乐正子老老实实地答道:“昨天已到。”孟子听后便极为不快地说:“既如此,那么我刚才说那样的话又有什么可怪 ?” 乐正子这才明白孟子生气的原因是自己抵达齐国后没有立即去看望他,于是赶紧解释,昨天没有及时到老师那里,是因为住所尚未落实好。孟子一点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