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望杜甫 背景简介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三月,春天又来到了长安城,然而,昔日繁华的都城,却已被叛军践踏得破败不堪。因为战乱,诗人被迫只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写诗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春 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结合注释理解全诗 重要词语: 国:国都。 城:这里指长安 深:草木茂盛。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书:信。 抵:值。 搔:抓。 短:少。 浑:简直。 名句简析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睹物伤怀,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怆落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通常,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用来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 杜甫草堂联: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春秋。 ——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 —— 郭沫若 练习:朗读节奏划分春 望 杜甫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深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 心烽火 连 三月, 家书 抵 金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 簪 朗读与理解 春 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欣赏与背诵请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