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课《曹刿论战》课件长春版九年级上教学目标• 1. 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进一步培养利用工具书自觉学习的习惯;养成理解品味语言的习惯。• 2. 学习曹刿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爱国精神,理解战争取胜的原因。教学重点• 1. 理清行文思路。• 2. 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教学难点• 1. 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一、作品简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 · 艺文志》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 ),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 454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选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二、背景介绍。• 鲁庄公十年(前 684 ),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本文义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三、教师范读、正音。• 刿( ) 又何间焉( ) 鄙( )• 弗敢专也( ) 小惠未徧( ) 玉帛( )• 小信未孚( ) 公与之乘( ) 辙( )• 夫战( ) 轼( ) 旗靡( )四、课文探究。•1. 听读理解。•( 1 )曹刿为什么要去求见鲁庄公?•( 2 ) 交战双方是哪两个国家?获胜一方由谁指挥的这场战争?•2. 课文解析。•( 1 )第 1 自然段探究。•通过第 1 自然段的阅读,你怎样看待曹刿这个人物?同乡人的劝阻对刻画曹刿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下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庄公的“鄙”?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个怎样的人?•“ 何以战”这句话在第 1 自然段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