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蠡知识回顾:给加粗字注音:陆蠡( ) 瞥( )见 婆娑( ) 猗郁( ) 蕈菌( ) 淅沥( )揠苗助长( )根据拼音写汉字:涸 zhé ( ) 移 xǐ ( ) 急不 xiá ( )择 知识回顾:给加粗字注音:陆蠡( lǐ ) 瞥( piē )见 婆娑( suō ) 猗郁( yī ) 蕈菌( xùn ) 淅沥( xī )揠苗助长( yà )根据拼音写汉字:涸 zhé (辙) 移 xǐ (徙) 急不 xiá(暇)择 知识回顾: 感知文本:( 1 )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 2 )课文哪些段落是直接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1. 找出文中对绿的前后不同的称呼,看看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绿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提示:运用圈点批注符号)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2. 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序号,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1 )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写出了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 2 )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此时的它又有什么特点?感知作者,深化主题 : 1. 知人论世 陆蠡: 1908-1942 ,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1931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5 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1938 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 1942 年 4 月 13 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 34 岁。 联系作者简介,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本文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感知作者,深化主题 : 2. 齐读 13 段: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我们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感知作者,深化主题 : 3. 归纳主题: 讨论《补充习题》“问题探究”第一题。再读课文,发散思维: 本文给你什么样的人生启示?(提示:从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对绿的态度 和方式上去思考。)课堂训练: 1. 读一读:选取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段,有 感情地朗读。2. 写一写:《补充习题》“随文练习”第六题。课外拓展: 假设陆蠡临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旧都的绿色,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请以陆蠡的身份 , 用“蓦然,我又想起了你。”作为开头写一段话, 100 字左右。注意符合上面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