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墓王宗仁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了解文章的思路及运用人称的特点。2 .掌握文章叙事、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作用。3 .理解青藏高原上戍边战士的人情美、境界美。了解高原的艰苦生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者简介• 王宗仁年生,陕西扶风县人, 1958 年入伍,现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作品有长篇报告文学《历史,在北平拐弯》,中篇系列报告文学《青藏风景线》,长篇报告文学《周冠五和首钢》,散文集《季节河没有名字》等 30 余部。获得过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 背景材料• 这篇课文讲得是五十年代初,广袤的藏北高原上,一位无名女兵尽职尽责,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为战友反复测量血压,以保证他们远离高山症,并在土匪出现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虽然挽救了战友,但自己却壮烈地牺牲。同志们非常怀念和崇敬她,但却没有人知道她的姓名、籍贯,只能为她立一块无字碑,让她长眠于世界屋脊。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寂寥( ) 瞻仰( )屋脊( ) • 广袤( ) 小憩( ) • 一夜未寝( ) • 镂刻( ) 被褥( ) • 遗骸天涯( ) 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女兵墓”的故事。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几个要素方面加以复述。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 至 5 段)写我在深秋来到荒原,寻找女兵墓 第二部分:(第6 至 30 段)写女兵墓的来历 第三部分:(第31 至 33 段)写如今伫立在女兵墓前,“我”内心的感受 细节探究• 1 .文章的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由写景起笔,深秋时节,黄叶飘零,荒草凄凄,天空寂廖……渲染了一种衰飒的环境氛围,也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就是带着这种感情,带着一株圣洁的雪莲花,“我”——一个在军营生活了 27载的老兵,来到这世界屋脊,寻找一个“昔日的梦”,寻找一个长眠于此的女兵。 关于插叙• 插叙写法的运用是本文突出的特点,也是本课的学习难点。插叙,就是在叙述时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一下,插入另一段与之有关的叙述。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内容,或是过去的一件事,或是另外的一件事,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是有积极作用的。 细节探究•2 .找出文中的插叙部分,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