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施耐庵施耐庵像 施耐庵( 1296~1370 ?)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 \“ 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 \“ 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 浒传》《水浒传》是文学史上第 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 说,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写作背景 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宣和年间,其波及的地域,大概为今天的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起义具有一定的声势,曾使官兵闻风丧胆。其结局史料记载不一,有说投降的,有说被剿杀的,也有说被生擒的,总之是以失败告终。到了南宋时期,“说话”这种市民艺术形式盛行,为适应生活在封建压迫之下的广大人民寄托苦难与抗争理想的需求,说话人就把宋江起义的史实敷演成故事传说,出现了诸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说话人的底本经过文人的加工,特别像施耐庵这样的高手,凭着他们高超的文笔,依据历史脉络,把独立短篇连缀一体,形成既能单篇独立,又有连贯性的长篇章回小说。可以说,《水浒传》的成书是民间文学的丰厚积累和作家的杰出创造相结合的结晶。 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