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 邓稼先杨振宁和邓稼先在芝加哥大学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观礼台上看火箭升空眺望火箭升空一级、二级火箭脱落火 箭 发 射导 弹 “ 神六”升空1. 理清思路,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2.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1922 年出生于安徽省。 1966 年至今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 1986 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 年 7 月 29 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传记。一、读一读:一、读一读:开拓 难堪 筹划 殷红 挚友 彷 徨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 开拓 难堪 筹划 殷红 挚友 彷 徨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 tuòtuòkānkānchóuchóuyānyānzhìzhìpánɡ huánɡpánɡ huánɡxiǎnxiǎncuìcuì二、记一记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马革裹尸: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每家每户都知道。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1. 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2. 理解文中的六个小标题。 热情赞颂历史背景生平简介人物对比感情震荡沙漠创业记 录 邓 稼先 的 生 平事 迹 , 歌颂 他 默 默无 闻 , 献身 国 防 科研 , 为 国家 鞠 躬 尽瘁 , 死 而后 已 的 精神 1. 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 两弹”元勋—— 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 形象地展示出邓稼先那“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的一腔热血。—— 气势磅礴,对邓稼先一生做了最恰当的评价。2. 理解文中的六个小标题。 1.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