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 分) 癌.症( ) 灰烬.( ) 摄.取( ) 驯.化( ) 濒.临( ) nüè( )疾 làn( )伐 地 qiào( ) 白 è( )纪 ái jìn shè xùn bīn 疟 滥 壳 垩 2.多音字注音,形近字注音组词。(5 分) 疟( )疟疾( )疟子 濒(bīn)____频(pín)____ 滥(làn)____褴(lán)____ nüè yào 濒危 频繁 泛滥 褴褛 3 .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5 分 )A .刘易斯 · 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 27 万平方米 ( 相当于 38 个足球场 ) 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B .橙色皮毛的猩猩 ( 因其脸像人脸,被称为“森林老人” ) 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C .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有一定的原因。D .它们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土壤 ( 或海洋 ) 中吸取的水混合,形成一种单糖,葡萄糖和氧气。B课内精读阅读“地球在过去的 5 亿年岁月中……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回答问题。4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选段的主要内容。 (5 分 )如果将雨林毁掉,可能会导致第 6 次物种大灭绝。5 .阅读下面的语句,回答问题。 (6 分 )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 20 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1) 在“失去”前加了修饰语“已经”“永远”,简要说明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已经”表示以前发生了,并不是设想;“永远”表示已灭绝生物不可能再出现了。(2) 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因为去掉了就表达成了这种草蛙身体透明,不符合实际情况。6 .选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说明作用?(5 分 )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了生物灭绝的可怕后果。7 .选段最后一段引用了查里斯 · 威廉 · 毕比的话,有怎样的作用? (5 分 )引用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意味深长的话做总结性议论,更具警示作用,增强人们的环境忧患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8 . ( 原创 ) 综合性学习。 (8 分 ) 材料一: 2014 年 11 月 3 日上午 8 点,北京市六区 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 37 微克,接近一级优水平。在整个 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举行的前后北京的天空都出现了难得的蓝蓝的天,所以网友戏称为“ APEC 蓝”。 2014 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