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简介《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 ( ) 的一部 ( ), 本只称《诗》, ( ) 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篇,所以又称( )。《诗经》分为( )三部分。《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 )最早诗歌总集儒家三百零五《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 风风有十五国风,共 160 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 31 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 74 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颂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 篇、鲁颂 4 篇、商颂 5 篇,内容以颂扬为主。《诗经》的“风”“雅”《诗经》的“风”“雅”“颂”“颂” 赋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方,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 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起头,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的“赋”“比”《诗经》的“赋”“比”“兴”“兴”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尤其表现在每首诗歌的开头部分),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艺术特色《诗经》的艺术特色 关关之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 国风 · 周南 · 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 国风 · 秦风 · 蒹葭》 桃之夭夭 , 灼灼其华 . 《诗经 · 国风 · 周南 · 桃夭》 巧笑倩兮 , 美目盼兮 . 《诗经 · 国风 · 卫风 · 硕人》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 国风 · 王风 · 采葛》 投我以木瓜 , 报之以琼琚。《诗经 · 国风 · 卫风 ·木瓜》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 大雅 · 抑》) 诗经名句 诗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