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女娲造人》17 《女娲造人》学 习 目 标整 体 感 知研 读 课 文课 文 小 结布 置 作 业情 境 导 入情境导入人类是怎样诞生的?世界上许多民族对自己民族诞生都有神话传说,表现了不同的民族精神。大地没有活泼的人,怎么办?我国神话中的女娲,是一位勇敢、勤劳、富有创造精神的母亲。在大地上还没人的时候,女娲勇敢地造人,而且创造出神奇的造人方法。她是怎样造人的?读了中华民族始祖女娲造人的神话,你想到了什么?学习目标返回1 .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2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3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作者简介整体感知苏叔阳,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河北保定人。现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 1960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培养了很多学生。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及全国作协短篇小说奖、散文奖等, 2010年 7 月获得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字词积累女娲( ) 蘸 ( ) 后裔( ) 傈僳族( ) 阿戋 ( )wāzhànyìlì sùjiān模样:后裔:同胞: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后代。同父母所生的。理清思路第一部分( 1-4 段),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第二部分( 5 、 6 段),概述兄弟民族的同女娲相关的造人传说,揭示 56 个兄弟民族是“手足兄弟”。返回自主探究1. 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2. 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3. 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合作探究研读课文一、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现在又有其他关于人类产生的说法,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女娲造人”事是不存在的,那么“女娲造人”等神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 , 便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写作特色1. 三重对比,揭示主旨。盘古和女娲的对比。盘古创造世界万物,女娲创造男女生命;盘古孤独、悲壮,女娲热闹、欢乐,她“非常高兴”。女娲造人和男女相配的对比。女娲单独造人,男女相配造人,显示女娲的智慧。汉民族女娲造人神话和兄弟民族的同女娲相关的造人传说的对比。揭示 56 个兄弟民族是“手足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