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蠡学习目标1. 能正确地运用边读书边动笔的方法阅读课文。2.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3. 通过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理解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关于作者陆蠡——( 1908—1942 )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入文坛,后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纯朴心灵的闪光。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写作背景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 1942 年 4 月 13日被捕 , 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 34 岁。圈点批注读书法 1. 初读课文,用“○”(圈内标数字)在段首标出段序,用“﹒”标出生字、生词,然后查阅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作解释。圈点批注读书法 2.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熟悉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圈点批注读书法 3. 三读课文,用“。”符号标出关键词语,用“ ______” 符号标出总括局、重要句,用“﹏﹏”符号标出佳妙句,用“☆”符号标出重要语段,用“ (” 符号标出段内层次,加在层次开头。然后参照《绿》一文“读书动笔示例”,在草稿纸上逐一写出批注的文字,写好后,同学之间交流,取长补短,修改补充,正式定稿,写在课文右边空白处。圈点批注读书法 4. 根据“探究 · 练习”第二题,在课文中用“﹏﹏”符号画出直接抒情的语句,对这些抒情语句写出评论性的话,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圈点批注读书法 5. 再读课文,用“?”符号标出疑问处,用“△”符号标出注意处、发表感想处。然后把感想整理成文字,在小组内交流。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1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2 、人识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3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的喜悦。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表达了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种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的心理活动看,“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表达作者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产生的喜悦。作者认为,认识不能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