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多收了三五斗一二三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cāo( )米 粜.( ) 短髭.( ) 斛.子( ) áo( )间 褡链..( ) 埠.头( ) 作 gěng( ) 一沓.( ) 小囝.( ) 茶壶窠.( ) 沽.酒( ) 糙 tiào zī hú 廒 dā lian bù 梗 dá nān kē ūɡ 一二三2.读准多音字 (1)将.信将疑: 其他读音: 组词: _______ (2)拗.不过: 其他读音: 组词: _______ (3)装载.: 其他读音: 组词: _______ (4)占卜.: 其他读音: 组词: _______ (5)殷.红: 其他读音: 组词: _______ jiānɡ jiànɡ 将领 niù ào 拗口 zài zǎi 记载 bǔ bo 萝卜 yān yīn 殷勤 一二三二、重要词语 1.横七竖八: 2. :精神松弛、懈怠。 3.迸裂: 4. :找麻烦、捣乱的意思。 5.鄙夷不屑: 6. :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形容纵横杂乱。 松懈 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 作梗 看不起人。 将信将疑 一二三三、作家作品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教育家。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有《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九一八”事变之后,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了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1.造成农民“丰收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小说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点出“丰收成灾”的真正原因:(1)洋米洋面的倾销,逼迫农民非及早粜米不可;(2)遍布各地的“局子”,使得农民没有选择的余地;(3)向田主缴纳地租;(4)投机商“同行公议”,互相勾结压低价格。 2.在“路路断绝”的情况下,旧毡帽朋友是怎样开始思考人生与社会问题的?与在万盛米行粜米时的情况有什么不同?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点拨:“我们年年种田,到底替谁种的?”这是发自心底的呐喊,表达了他们不甘忍受剥削的反抗情绪。旧毡帽朋友这逐渐清醒起来的认识,与粜米时向米商求情、盼望他们“行行好心”的态度已经完全不同。他们憎恶地看着万盛米行那“半新不旧的金字招牌”,愤怒地责问:“我们的田也是将本钱来种的,为什么要替他们白当差!为什么要替田主白当差!”强烈的反抗意识使他们终于说出这样的话:“往后没得吃,就来吃你们的!”“拿点儿来吃是不犯王法的”。他们不怕反动派的镇压,不怕吃枪,残酷的现实把贫苦农民逼上了反抗黑暗社会的道路。这雄辩地说明:哪里有压迫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这部分是小说思想火花最集中的地方。 3.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