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事件的波澜 教学目标:1 、叙事要注重情节起伏,曲折有致。2 、叙事要注意渲染和手法的运用。一、思维导引: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安排文章结构,最忌平铺直叙。文章若一味平铺直叙,没有一点起伏变化,像流水帐,容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那是很难获得 读者喜欢的。因此,文章在情节的展开和场面的刻画上有些变化,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才更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而这种一波三折、曲折多姿、引人入胜的写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波澜”。我国古代的章回小说,在回与回之间巧妙利用情节张弛起伏的变化,从而紧扣读者和观众的心弦,使之欲罢不能。【示例】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 · 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塑造了老画家贝尔门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他是一个具有博大胸怀、情感真挚、为挽救他人生命毅然牺牲自己的人。但作者并未正面叙述贝尔门的故事,而是采用陪衬的手法,以琼西的病作为小说的明线。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由于作者善于“尺水兴波”,才使得内容跌宕起伏。一开篇就将生活贫困、疾病缠身、万念俱灰的琼西推到读者面前,医生断言与苏的悲伤,使读者关注着琼西的命运。琼西想随最后一片落叶飘去的固执使情节出现波折。恶劣的天气,琼西的执拗使人对琼西的生已不再抱有希望,而此时小说的情节陡然一转:经过漫长一夜风雨的吹打居然还有一片藤叶挂在砖墙边的藤枝上,这使人们看到了一线希望。医生觉得有了五成的希望,琼西一天天好起来,读者也如释负重。不料结尾奇峰突起,再次在读者心灵上引起撞击:贝尔门先生患肺炎去世了;更令读者感到意外的是墙上那一片藤叶竟是假的,是贝尔门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在那个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用自己的生命画出的杰作。细细回味,方觉虽是意料之外,但实在情理之中。二、兴波澜、求变化的技巧: 1 、顺逆法 顺逆法,是一种通过对顺势与逆势的巧妙安排,造成文章波浪、起伏变化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写与顺势相反的趋势。【例文】: 猎狮 伊丽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丽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收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尸在狮腹内。——佛莱特。”【评析】: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微型小说,全文一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