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边塞诗 边塞诗在六朝及唐初就已出现,至唐玄宗开元、天宝间,由于对外战争频繁,征戍为世人普遍关心,以描写边塞生活为内容的边塞诗派即随之形成。其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诗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形式描写将士们从戎报国的英雄气概,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揭露了军中苦乐悬殊的不合理现象,并描绘了奇特壮丽、寥廓广漠的边地景色。笔势豪健,色彩浓烈,风格奔放,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到了盛唐,出现了一个边塞诗派,以高适和岑参为首,故又称 " 高岑诗派 " 。【作者简介】 李贺( 790 ~ 816 ),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 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 27 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写作背景简介:•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重大的战争。•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李贺仅 17 岁。 • 李贺是站在进步的政治思想的立场上,维护唐王朝的完整统一,反对割据和侵扰的。这首诗既描写了唐朝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诗人渴望建立功业的爱国思想。诗写得悲壮苍凉,但也流露出作者忠君思想的阶级局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乌云弥漫在城上,城郭似乎被催垮了。日光穿过云的缝隙,战士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 黑云压城城欲摧”,点明了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这样构思较新颖,用“黑云压城”极力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急形势,用“城欲摧”极言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的守军,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在深秋的季节里吹响号角,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