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浓绿万枝红一点 动人春色不须多宋 · 王安石《咏石榴花》郭沫若 (1892.11.16-1978.6) 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1914年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运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1924年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倡导革命文。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后 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积极支持留日青年和国内文艺界的命文化活动。 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历任《救亡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抗战胜利后,参加了反抗蒋介石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和发动内战的斗 争。 1949年8月当选为首届全国文联主席。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二、三届 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协名誉会长。是中共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著有《屈原》、《虎符》、《蔡文姬》、《棠棣之花》、《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等历史剧、论著及大量诗文。出版有《沫若文集》。 学习目标• 颂扬中华民族美好情操的思想感情。• 描写事物时的形神兼备。• 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快乐探究• 1 、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结构全文的,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2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石榴的特征?• 3 、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深意。• 4 、讨论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找出例句并作简单的分析。成果展示• 一、( 1 )爱石榴• 二、( 2—6 )画石榴• 三、( 7—9 )赞石榴枝干、叶片( 2 )花朵( 3--5)果实( 6)1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 不仅从色泽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