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力和运动概念及典型题1、力的定义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例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例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C.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的原因2、力的概念的理解 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相互性)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例 1、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A、桨对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例 2、如图所示,用电线将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述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的是( ) 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B、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C、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D、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形变)例 1、4-3 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 板 推 运 动 员 的 力 的 作 用 效 果 是 使 运 动 员的 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例 1、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1)、(2)、(3)、(4)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 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