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三) --- 陶渊明渡荆门送别 --- 李白游山西村 --- 陆游使至塞上 --- 王维归 园 田 居( 3 ) 陶渊明种豆 / 南山 / 下,草盛 / 豆苗 / 稀。 晨兴 / 理 / 荒秽,带月 / 荷锄 / 归。道狭 / 草木 / 长,夕露 / 沾 / 我衣。衣沾 / 不 / 足惜,但使 / 愿 / 无违。按节奏读: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 1 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 huì ):杂草丛生。 2 带月:顶着月亮。荷( hè )锄:扛着锄头。 3 道狭( xiá ):道窄。 4 沾( zhān ):沾湿 5 但使:只要让。愿无违( wéi ):不违反自己的意愿。[解说]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他不愿在黑暗的官场上生活,回到了农村田园。这首诗便描写了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的生活。劳动十分艰辛,露水打湿了衣衫,但诗人说: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才是最珍贵的。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归园田居五首[ 注释 ] 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其四∶ 久去山泽游, 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 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 依依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