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一、了解《诗经》 , 助读全诗 补充注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公元前 6 世纪)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大序》中称“诗六义”) “ 诗六义”风 : 是各地的民歌 , 分 15 国风 , 共 160 篇 . 是《诗经》中的精华 ,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 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 常用复沓手法 , 体现民歌特色 .雅 : 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 , “分大” “”雅和小雅, 共 105 篇 .颂 :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 , “” “有周颂鲁” “”颂和 商颂, 共 40 篇 .赋 : 即陈述铺叙 .比 :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 :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 , 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 关雎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 雎鸠雎鸠在传说中是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食,憔悴而死。 关 雎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第一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愿望 首章以立在河洲上鸣叫的关雎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情思,奠定全篇的基调。关关雎鸠 所听在河之洲 所见窈窕淑女 所思君子好逑 所愿极有层次语约义丰起兴: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写鸠鸟鸣叫,既象征男女欢爱,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欢乐气氛。 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第二、三章:写自己的爱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荇菜 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使她快乐异常。 第四、五章:设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 琴瑟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