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一框生活在民主国家知识目标1.理解民主的含义。2.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民主的历史进程。3.知道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4.知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民主特点、两种形式。5.知道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实现的四种政治制度。能力目标1.了解民主,感受民主,提高对民主的认识能力和水平。2.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实现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民主,树立民主意识和观念。2.支持我国的民主制度和建设工作。重点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民主特点和两种形式。2.四种保障民主实现政治制度形式。难点1.对民主含义的理解。2.对民主追求、探索进程的认识。教师准备:1.精心制作教学相关情景幻灯片。2.认真备课。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一、活动导入,场景激趣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国家。现实生活中,你参与过民主生活,感受过民主的力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你心目中的“民主”是什么样的?◆民主就是自由发表意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民主就是投票选举。◆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教师总结:进入九年级的我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家庭、学校、社会问题的解决,那么究竟什么是民主?怎样的民主实现形式才是大家都乐于接受的呢?要想揭开这些问题的谜底,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新课的学习。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民主的足音1.理解民主(1)中国民主思想源头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本思想,至今仍然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2)民主含义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2.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确立及意义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探究与分享”,了解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先贤追求的民主是什么样的?结果又怎样?教师在学生思考后,作出小结。教师总结: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1)确立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不管是江西瑞金的“红色苏维埃”还是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都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1949年,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终于建立,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2)意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最下面的及33页最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后面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什么?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二:真正的民主是什么?历史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前面已经了解这样一个观点: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而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宪法又有明文规定,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都要受到相应法律制裁。因此,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民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真正实现。(二)新型的民主【过渡语】社会主义民主有法治保障,实现了人民自由幸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