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保证金计算的国际经验比较 刘凤元(华东政法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摘要:随着国内金融衍生市场的逐渐兴起,投资机构、交易所和证券监管部门等将面临越来越复杂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问题。目前国际上各交易所广泛使用的两大保证金系统是 SPAN 系统和 TIMS 系统。本文对这两大系统的计算原理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就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以期对国内金融衍生品的保证金设计和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关键词:金融衍生品;保证金系统;SPAN;TIMS 作者简介:刘凤元,管理学博士,供职于华东政法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微观结构。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识码:A在过去 20 年中尤其是最近 10 年以来,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衍生品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 2004 年全球衍生品交易报告显示,1984 年全球衍生品总交易量达 1.88 亿手,2004 年全年交易量达 89 亿手,过去 20 年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2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投资者对投资品种的巨大需求,使得衍生品的设计日趋复杂,对它们进行定价和风险控制越来越困难,加上金融产品价格波幅日益剧烈,使银行及投资机构随时暴露在极大的市场风险之中。参与衍生品市场投资但疏于风险管理而导致倒闭或者巨亏事件更是怵目惊心:1995 年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1997 年著名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破产事件、2005年中航原油期权导致的巨亏、以及 2005 年国储的铜期货空头危机等。当前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正面临着历史性机遇。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夯实了产品创新的基础;《证券法》和《公司法》的修订,完善了产品创新的法规和制度环境;金融期货交易所的设立,将进一步推动产品创新。在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即将推出的时候,充分认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与现货的不同,借鉴国际经验,建设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保证金计算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很有必要。 SPAN 和 TIMS 的基本思想在衍生品市场,不仅包括风险呈线性状态的期货,也包括风险呈非线性的期权,而且各头寸间风险存在紧密联系,参与衍生品市场投资的机构不仅需要随时评估持有头寸的损益,更要了解投资组合的风险特点和持有期间的潜在风险。因此,建立一套全面衡量市场风险的风险控制系统是十分迫切的。有了一个总和性的风险值,不仅可以帮助投资者、银行与券商控制自己的头寸风险,同时也使央行和证监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