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厉无畏2008 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也难以幸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 年中国出口增长同比回落 8.5%,并带动 GDP 增长回落和许多产业增长速度下滑,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已降至 6.6%,工业增长降至 5.8%。但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创意产业却能逆势而上,成为当前经济寒冬中的一股令人振奋的暖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已及时果断调整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措施,并强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历次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萧条情况看,只有实现了经济创新的国家才能迅速走出危机,而创意产业就是推动经济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创意产业是开发人类创造力、解放文化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手段。它强调创意和创新,强调把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有效刺激内需,形成新的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创意产业发展逆势而上及其原因分析目前在金融危机下,中国的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根据《2009 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广电蓝皮书),2008 年全国全年广播电影电视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 20.49%;据《光明日报》的最新报道,中国2008 年电影票房收入的增长超过 35%,2009 年 1、2 月份则比去年同期增长110%,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动漫游戏产业在 2008 年也增长了 97%,将近翻了一番。近年来,中国不少地方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当地的经济增幅。比如 2007 年,北京、上海、深圳 GDP 的增长率分别为 12.3%、13.3%和15.0%,而三市的创意产业增率则分别达 19.4%、22.8%和 25.9%。目前在众多产业的竞争中,创意产业脱颖而出的原因在于其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开启“蓝海”战略,为消费者创造观念价值。长期以来,竞争和竞争优势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企业选择的战略或是“差异化”或“成本领先”,目的是打败对手,占有更大市场份额。如今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下,技术扩散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同质产品充斥市场,竞争白热化。由于企业所拼抢的市场仍停留在已知的市场空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