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 我们古代史学过的有关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张骞通西域玄奘西游鉴真和尚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第 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阿拉伯人 郑和下西洋第第 1616 课 课 中外的交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往与冲突课题理解交往:郑和下西洋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郑 和 下 西 洋西洋概念条件客观主观:概况起止时间规模次数范围物品影响地位物质基础科学技术个人因素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最大的海船长 44 丈,宽 18 丈; 2700 多人, 200 多艘船七次亚非 30 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用金银珠宝、瓷器丝绸,换回珠宝、香料、药材郑和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积极消极促进并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一定程度上损耗了明朝的国力。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西洋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结合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郑和:云南昆阳 ( 今晋宁 ) 人,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人物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比较结果时间次数1404—14337 次1492—15044 次人数278001500船数大船 62 艘(连小船共有 200 艘)17 艘船只大小长 44 丈( 151.8 米)宽 18 丈( 61.8 米)长 24.5 米宽 6 米到达范围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设备航海图、罗盘针 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船只多船只大范围广设备先进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期间,将中国的七大类 22 种产品输入亚非各国,换回各国的货物 11 大类 191 种,无怪乎史书形容郑和船队所载货物“堆积如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