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 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及重要图片:( 1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 2 )倭寇的组成及戚继光抗倭的背景、概况,对戚继光的评价等。( 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4 )掌握“郑和”“郑和下西洋路线”“戚继光”等图片。2. 重、难点:( 1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2 )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一、郑和下西洋1. 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_______ 派遣郑和下西洋。2. 概况:时间_____ 年到 1433 年规模(第一次)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次数前后 ___ 下西洋范围到过 _____ 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_________和 ___________1405七亚非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明成祖3. 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 _______ 。4. 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_________ ,加强了我国和 _____ 各国的友好关系。航海家经济交流亚非二、戚继光抗倭1. 倭寇:元末明初,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 _____ 、商人和 _____ 。2. 背景: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3. 概况:组建“ _______” ,荡平浙江(在 _____ 九战九捷)、福建、广东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4. 评价:戚继光(右图)是我国的 _________ 。 武士海盗戚家军台州民族英雄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_____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 _________ 的居住权。1553广东澳门1. 郑和下西洋反映了明代前期我国对外交往活跃。2. 郑和下西洋,不仅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友谊,也反映了我国远洋航海的强大实力,显示了我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 郑和下西洋,是和平的外交活动,体现了我国具有热爱和平的传统,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4.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直到 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才回归祖国怀抱。 明朝的对外关系有友好的交往也有激烈的冲突。明朝前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微,倭寇入侵、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这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探究主题 1 郑和下西洋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